蘇州?南通將新增一條過江通道。近日,蘇通第二過江通道大臨工程建設啟動會舉行。
蘇通第二過江通道工程項目位于南通蘇錫通科技產業園區、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崇川區,蘇州市張家港市、常熟市。位于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至蘇通大橋之間,約40公里范圍內,距離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約20公里、蘇通大橋約20公里。
路線北起南通市沈海高速-滬陜高速小海樞紐,向西沿通啟運河走廊敷設高速,在通富南路南側接入過江段,連續跨越長江主航道及通州沙西水道后,在蘇州張家港境內的常陰沙現代農業示范園登陸,向南穿越南豐鎮現代裝配產業園、進入常熟境內海虞鎮,與滬武高速設置樞紐交叉后,終點南接G204。
張家港段涉及境內里程約10.4km,共涉及2處互通,1處服務區。在港豐公路設置一處互通為常南互通,在常陰沙設置一處服務區,在紅旗路設置一處互通(與服務區合并設置)。
常熟段全長約11公里,規劃設置設大義樞紐、海虞互通(G346交叉處)和大義出入口(G204附近),服務常熟主城區、虞山高新園區和海虞鎮出行。
項目建成后,將大幅緩解蘇通大橋和滬蘇通大橋的通行壓力,更好助力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和揚子江城市群高質量發展。
除此以外,張靖皋長江大橋和海太長江隧道也迎來了新進展。
近日,張靖皋長江大橋北航道橋北錨碇首個錨塊第一層順利澆筑完成,北航道橋北錨碇正式進入錨塊施工階段,項目建設迎來“開門紅”。
張靖皋長江大橋北航道橋北錨碇作為懸索橋結構體系的關鍵構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將主纜的拉力安全傳遞給地基基礎,確保橋梁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北航道橋北錨碇上、下游側兩個錨塊相互獨立且對稱分布,每個錨塊長46米,寬24米,高約36米,沿高度方向分18層澆筑,此次下游側錨塊第一層共計澆筑約2770立方米混凝土。
近日,寬10米、重230噸的“江海號”盾構機主驅動順利運抵海太長江隧道項目現場。“江海號”盾構機自2024年10月底在長沙下線后開始拆解,各部件分段通過不同的運輸方式,經歷了“長途跋涉”成功運抵南通。隨著主要部件陸續運抵施工現場,“江海號”也迎來了入地組裝的關鍵階段,預計2025年3月將在長江下進行超長距離的掘進施工。除此之外,海太長江隧道清潔能源供電工程風電并網,標志著全國首條“全生命周期”零碳隧道取得實質性建設進展。海太長江隧道北接南通海門,南連蘇州太倉、常熟。“零碳隧道”指在隧道“建、管、養、運、服”全生命周期內,在建設期,減少化石能源使用,極大限度減少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在運營期,通過通過清潔能源、污染處置等方式,實現碳中和,并通過碳抵消、碳補償等手段,實現隧道全生命周期近零碳排放目標。整個風光儲項目預計年發電量約為2400萬千瓦時,與相同發電量的火電相比,節約標煤92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4萬噸、二氧化硫排放約720噸,具有明顯的生態環境和節能減排效益。
一個個跨江交通項目的蓄勢崛起,宛如游龍橫跨于長江之上。隨著項目的不斷推進,蘇州人的出行也將變得更加便捷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