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I,经典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亚洲阿v天堂无码z2018,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

網站無障礙 適老版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雙碳戰略 > 熱點新聞

新質生產力引領綠色轉型——持續探索公共機構節能降碳“蘇州方案”

來源: 蘇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 發布時間: 2025-04-02 14:14:32 瀏覽量:字體:

公共機構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者,承擔著引領全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的重任。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為破解傳統管理模式能耗高、效率低、協同不足等難題提供了戰略指引。蘇州市始終將公共機構節能降碳置于服務“美麗蘇州”戰略的全局中謀劃,面對“雙碳”目標與高質量發展的雙重使命,以新質生產力為抓手,探索出一條“技術革新+管理創新+制度賦能”的公共機構綠色轉型路徑。2024年,全市公共機構人均綜合能耗、單位建筑面積能耗均有所下降,為全國公共機構節能降碳貢獻了可復制的“蘇州經驗”。

數字賦能:新技術重塑智慧能源管控新體系

蘇州市以數字技術為核心,推動能源管理從“粗放管控”向“精準智治”躍升。蘇州市推動蘇州市、常熟市、太倉市行政中心和蘇州市市委黨校等多個能源費用托管項目落地,建成一體化智慧能源管控平臺,打造了“能源駕駛艙”,實現能耗數據全景可視、設備設施遠程調控、能效策略動態優化。以蘇州市行政中心為例,其智慧能源管控平臺涵蓋空調、照明、蒸汽供暖等多個子系統,前端全景展示用能熱力圖,終端實時監測、統計、分析能耗數據并進行遠程管理。2024年項目進入托管期后,綜合節能率按照預期下降。張家港市、太倉市試點整縣制能源費用托管,構建全域公共機構能源資源集中統一管理模式。通過市場化機制引入社會資本,降低財政一次性投入壓力,形成“政府零投入、企業保收益、社會享綠能”的多贏格局。隨著《公共機構能源費用托管實施規程》的發布,公共機構節能降碳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操作指南和標準支持。蘇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積極響應國家和省級節能政策,并通過財政激勵、技術支持等多種措施,確保政策落地生效。

綠能倍增:新模式激活光儲充一體化新生態

蘇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創新光伏建設模式,通過合同能源管理引入社會資本,加快推進全市公共機構屋頂光伏建設項目。蘇州市行政中心建設了917.45千瓦光伏電站,年發電63萬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618噸;建成蘇州圖書館北館、市氣象局、青少年活動中心等項目,總裝機容量超330千瓦,年減排二氧化碳363噸;在局屬幼兒園建設了120千瓦屋頂光伏項目,并開發節能課程,營造“從小抓節能”的良好氛圍;蘇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還創新采用柔性輕質組件,將光伏板安裝在坡面屋頂、車棚、建筑外墻等地,建成了全市公共機構首個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裝機總容量約為236.35千瓦,預計年發電量達22.63萬千瓦時,可減排二氧化碳90.25噸,并率先引入200千瓦儲能系統,同步推進光伏車棚及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實現光儲充一體化發展,進一步增強綠電供應效能,優化“綠電”資源配置。到2024年底,全市公共機構屋頂光伏項目的裝機容量已達到55.4兆瓦,年發電量約5500萬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5.5萬噸。蘇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以公務用車新能源化為突破口,推動了新能源公務車的采購和使用,2024年市級公務用車更新購置新能源汽車占比達100%。同時,提高公共機構新能源汽車配比和充電基礎設施數量,充分考慮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信息化管理需求,突出智能化、互動化特點,創新充電設施建設與運營模式。蘇州市行政中心和吳江大廈配套建設全電共享充電機器人系統,實現智慧“樁找車”,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持續優化。蘇州市積極推動共享充電、有序充電、光儲充放、車網互動、車網雙向互動(V2G)等充電設施建設,逐步推動充電設施參與電網的削峰填谷、新能源消納、需求響應,降低新能源車主用車成本,助力綠色低碳目標的實現。

建管提質:新技術驅動建筑節能改造新實踐

蘇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聚焦公共機構建筑綠色化轉型,通過節能新技術應用與系統性管理,破解高耗能建筑轉型難題。一方面,對存量建筑實施“診斷-改造-優化”全流程能效提升;另一方面,將綠色技術嵌入新建項目規劃,推動公共機構建筑從“被動節能”向“主動產能”轉型。張家港市推動公共機構LED燈具改造,將公共機構節能工作納入各單位績效考核體系,并開展常態化監督檢查。常熟市政府機關大院采用能源托管的方式實施空調照明節能改造,建設綜合能耗管控平臺。太倉市西郊利物浦大學校區建設項目獲評LEED金級綠色建筑認證。高新區科技大廈空調變頻改造項目入選國管局節能示范案例。

循環再造:新機制開創垃圾分類資源化新路徑

蘇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充分發揮督查考核抓手作用,推動垃圾分類工作創新發展。在各類既有建筑改造工程中,探索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實現金屬廢料再利用、陳腐垃圾分離回收和墻體拆除垃圾再生。鼓勵建設單位積極推廣裝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等綠色建造模式。指導、推進蘇州市委黨校創新應用3D打印技術,利用廢鋼渣建成新型垃圾收集亭,現已成為宣傳垃圾分類“網紅打卡點”。昆山市建成智能化生活垃圾分類“樣本”歸集點,通過配備無死角監控以及“二維碼”垃圾袋,逐步實現黨政機關垃圾分類全過程管理信息共享。目前,蘇州市已建成2個國家級和2個省級公共機構生活垃圾示范點,取得了顯著成效。

碳普惠突破:新市場釋放公共機構減排新價值

蘇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率先探索公共機構碳資產管理體系,積極推動碳普惠項目,探索公共機構參與碳交易的新路徑。聯合國網蘇州供電公司,共同建立了區域分布式光伏碳普惠市場,并通過數字化手段打造了“碳普惠智能服務平臺”,建立了全國第一個碳普惠資源減排交易體系。2024年10月,常熟市政府集中辦公區704千瓦屋頂光伏項目完成1000噸碳資產交易,成為全國首筆公共機構碳普惠交易。該項目年發電70萬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572.36噸,碳收益反哺節能改造資金缺口,形成“減排—交易—再投資”閉環。昆山市則通過建設公共機構控碳數智平臺,結合大數據與能源管理系統,進一步推動了碳控技術在全市公共機構中的應用。這一平臺通過精確監控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情況,為政府決策提供了數據支持,進一步加速了綠色低碳轉型。2024年長三角公共機構節能工作聯席會議在蘇州市吳江區召開,探討推動長三角區域公共機構碳普惠試點的實施。長三角四地機關事務管理局加強了協作,為進一步推動公共機構綠色低碳循環一體化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政策支持與合作機會。

共享提效:新平臺打造資產全域流通新格局

構建“虛擬倉+實體倉”聯動模式,打通市、縣、部門三級資產共享壁壘。市級“數智公物倉”鏈接各家單位內部倉,實現辦公設備、會議物資等百余類資產“云上調劑”,2024年度,調入調出借用資產2078件,全年同比增長90%。昆山市試點啟用公物倉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閑置資產信息集中共享、資產調劑業務全流程線上辦理;吳中區打造1個實體倉和N個虛擬倉的“1+N”公物倉,推進國有資產共享共用。

從公共機構節能降碳工作實際看,“新”即應用新科技,比如數字化技術,物聯網應用;“質”即高效能的管理方法,高水平的服務保障,是公共機構節能降碳工作高質量發展。蘇州市通過能源費用托管、分布式光伏建設、新技術新產品應用、碳普惠碳交易實踐等一系列措施,引領公共機構綠色發展,為美麗蘇州建設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樣本。蘇州市將以“敢為、敢闖、敢干、敢首創”的四敢精神,以更高標準打造長三角綠色發展標桿,持續探索綠色發展的“蘇州方案”,為全國公共機構節能降碳貢獻蘇州智慧。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主辦單位:蘇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網站支持IPV6
網站標識碼:3205000029    蘇ICP備10219514    蘇公網安備 32050802010607號

黨政機關 黨政機關 黨政機關 黨政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