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發改委對2024年民生實事項目前三季度建設情況進行了調度。從調度情況看,各實施單位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自覺接受市人大常委會及其專工委的工作監督,主動接受市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各界監督,緊盯目標任務,狠抓工作落實,扎實有序推進項目建設,28項民生實事進展總體順利,其中家庭教育“十百千”助力計劃等6個項目已完成年度目標,其余項目按計劃序時正常推進。具體情況如下:
一、推進教育文化惠民
1.“惠學蘇城,學有優教”工程??⒐W校16所,新開工建設學校4所,有序推進建設2所,前期準備1所;招錄教師6340人,實現交流骨干教師占交流教師總數的比重達到47%;印發《蘇州市企業外來用工子女入學便利化改革實施方案》,為企業外來用工子女提供定制教育服務;推進全市教育集團緊密合作、優質共享、提質增效,全市義務教育階段集團化辦學覆蓋率達100%。
2.家庭教育“十百千”助力計劃。開展家庭教育骨干師資培訓23場、公益講座及家長沙龍192場,完成家庭教育個案服務1798人次。
二、完善醫療健康服務
3.優質醫療資源擴容提升。市婦保院已啟用,其余7個醫療衛生項目收尾施工;1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完成預驗收,新增二級社區醫院、社區醫院、甲級村衛生室等項目完成自評、推進申報創建;中醫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推進內裝施工,省西學中人才培育、市中青年中醫臨床優秀人才培育和省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藥知識技能培訓工作有序推進,完成基層醫療機構創建四級中醫館的現場評價工作。
4.適齡女生HPV疫苗接種、適齡婦女兩癌篩查、老年人體檢“三免費”行動。完成適齡女生HPV疫苗首針接種4.6萬人,完成適齡婦女宮頸癌篩查27.9萬人、乳腺癌篩查28萬人,為101.9萬65歲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費健康體檢。
5.商業醫療保險“一鍵式”快速理賠。依托“蘇周到”,優化升級蘇州商業醫療保險“一鍵式”快速理賠體系,12家保險機構上線近500款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為9.9萬余人次提供快速理賠服務,累計賠付金額約8240萬元,新增上線未成年人代理賠、老年人團體意外傷害保險無感理賠功能。
6.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倍增工程。完成1906臺AED布設,完成初級救護員、AED+CPR等公益性應急救護持證培訓3.8萬人。
三、關心關愛一老一小
7.老年食堂建設、家庭適老化改造、養老院智能化提升“幸福頤養”工程。開工建設標準化老年助餐服務設施99個,其中完工72個;受理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申請13422戶,其中完成改造10920戶;智慧養老機構建設有序推進。
8.青少年兒童“明眸皓齒”行動。教室更新交互式多媒體設備3243間、配備可升降課桌椅2624間、改造提升照明3119間;開展口腔健康教育、健康檢查13.5萬人、完成窩溝封閉8.1萬人。
9.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篩查干預。完成0-6歲兒童孤獨癥初篩57萬人;建成市縣兩級孤獨癥全程支持服務中心“1+10”家、孤獨癥青少年職業實訓基地10家,完成13家孤獨癥兒童定點康復機構規范化提升,舉辦孤獨癥康復交流分享會,開展孤獨癥兒童家庭心理支持服務活動15場;90所學校開展駐校社工心理健康服務。
10.青少年暑托班。開設1684個暑托班,其中集中式暑托班468個,服務青少年44.09萬人次。
11.托育服務供給擴容行動。依托“蘇周到”及“健康蘇州掌上行”平臺打造“蘇州托育地圖”,發布首部托育微電影,舉辦近千場育兒講座、親子活動。新增12家省普惠托育機構,新增托位數7488個,其中普惠托位5990個。
四、精準幫扶困難群體
12.困難家庭水電氣安全改造。對1.5萬戶低收入家庭免費上門開展水電氣安全檢測,根據檢測結果完成家庭安全改造9549戶,發放居家安全包14531戶;將1052戶低收入家庭免費納入聯網求助體系。
13.困難群眾醫療費用紓困工程。完成全市困難群眾商業補充保險投保全覆蓋,推進困難群眾賠付保障工作。3.7萬名困難群眾發生醫療費用約5.7億元,其中,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合計支付約4.9億元、個人現金負擔約0.8億元,困難群眾綜合保障率提升至86%。
14.困難家庭青少年兒童“微心愿”圓夢工程。實現困難家庭兒童“微心愿”853個,完成761名低收入家庭青年(15-19周歲)的信息審核工作;建成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為重點的困境青少年“夢想小屋”130間。
15.“殘疾人之家”建設。建成運營10家高質量綜合性“殘疾人之家”。
五、提升生態環境質量
16.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計劃建設特色康居鄉村300個,其中已完成建設248個、開工建設52個;計劃建設特色康居示范區5個、總項目數95個,其中已完成項目數85個。
17.公園、綠道(廊)“雙百”工程。完成提升改造綠廊綠道112.78里,城市公園、口袋公園及小微綠地136個,新建改造休憩座椅1551張。
六、改善群眾居住條件
18.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完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9個、推進施工61個。
19.多層住宅增梯和老舊電梯安全評估。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367部,其中,新建成投用電梯168部。完成1942部老舊電梯安全評估,并向鄉鎮街道、使用單位等通報安全評估結果,協調指導督促問題整改。
七、提升市民出行體驗
20.公共交通通達工程。6號線、8號線開通初期運營,7號線除高鐵北站影響區段外正在開展試運行,11號線、3號線實現雙向貫通運營;新辟、優化市區公交線路147條;蘇滬毗鄰地區公交線路服務提升優化7條,新增優化毗鄰線路2條,開展新增公共自行車站點、客流高峰時段增加導乘工作人員、“無感換乘”服務提醒廣播等蘇滬毗鄰地區出行優化提升服務;建成網約車監管數據倉,推進網約車行業專項整治,全市網約車訂單車輛合規率居全省第一。
21.公共停車“通停通付”。全市1506處公共停車場全面接入“通停通付”平臺,同步接入各類建筑物配建停車場1748處;在醫院、景點、商圈等重點區域周邊增設公共停車泊位8473個。
22.城市道路積水改善工程。完成城市道路積水點改造4處、山洪整治工程1處、涉鐵下穿立交雨水泵站改造3座,完成雨水管道檢測300公里、缺陷修復300處。
23.“斷頭路”貫通工程。S256太倉沙溪至雙鳳段、廣濟路北延、強勝路接312國道、X353嘉高線項目建成通車,其余項目有序推進建設。
八、優化為民服務舉措
24.電動汽車“充電樁”覆蓋工程。新增公共領域充電樁5404根,公共領域充電樁保有量達30781根。
25.菜場改造提升及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完成27家農貿市場建設,完成主體工程建設、推進內裝收尾2家,開工建設21家;各鄉鎮(街道)推薦上報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點位78個,涵蓋商業網點數量約9.83萬個。
26.就業促進工程。實現就業困難人員就業2.47萬人,開展職業技能培訓10.8萬人次;新增殘疾人實名制就業2196人。
27.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提升行動。完成新改擴建體育公園5個、運動場地40片,建成健身步道20公里,安裝完成室外健身路徑356套。
28.城市公廁“優改造、精提升”。完工新改建公廁60座,通過增設無障礙設施、適老適幼設施和熱水設備等手段改造提升191座。